福贡老姆登景区

云南VIP旅游网
来源:互联网


老姆登景区位于全国唯一的匹河怒族乡,背靠碧罗雪山,俯瞰怒江大峡谷,与高黎贡山“皇冠山”遥相呼应。在这里可以观云海、看日出日落,尽情欣赏皇冠山的壮美,奔腾而过的怒江尽收眼底;可以走进怒族村寨品尝特色美食,沏一壶老姆登茶,和怒族群众同唱“哦得得”,同跳“达比亚”;可以徒步高山湖泊群“七莲湖”。

福贡老姆登.jpg

老姆登景区的先行试运营,将成为引爆福贡旅游的新地标、新爆点,也将为新时代“美丽福贡”增添更多诗意与精彩。

老姆登1.jpg

近年来,福贡县抢抓构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等历史新机遇,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奋力打造世界休闲精品旅游目的地。

目前老姆登景区AAAA级旅游区。

老姆登.jpg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

老姆登教堂.jpg

老姆登教堂

老姆登最著名的“景观”当属对面高黎贡山的皇冠山,因为它形状酷似皇冠。它独特的形状,在连绵不绝的群峰中相当显眼。很多游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就为看一眼这里的老姆登基督教堂。

老姆登教堂1.jpg

老姆登教堂

皇冠山.jpg

怒江皇冠山

皇冠山2.jpg

怒江皇冠山

皇冠山3.jpg

怒江皇冠山

皇冠山1.jpg

怒江皇冠山

皇冠山4.jpg

怒江皇冠山

知子罗位于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在云南省怒江大峡谷的半山腰,古时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与市场。新中国成立后,1974年以前,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知子罗是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974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80年代初,地质专家认为知子罗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对滑坡担忧等原因,知子罗人去城空,一夜之间繁华散尽,从怒江州府变为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一个行政村,也成了中国最著名的废城。不过当地人不愿意以废城称呼它,而给知子罗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记忆之城”。因为它尘封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记忆。

知子罗1.jpg

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拆分成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于是只在原址上留下了所谓的“空城知子罗”。

知子罗2.jpg

知子罗

进入知子罗,首先看到一个八角形的典雅建筑,它是知子罗标志性建筑,人称八角亭,是建成后从未使用过的图书馆。它还是当年的模样。时间和岁月只是增加了知子罗的沧桑,斑驳的墙上毛主席画像依然光芒四射。

知子罗3.jpg

在八角亭上,视野开阔,高黎贡山延绵不绝气势雄伟,翻越大山,另一面就是缅甸。高黎贡山宛如知子罗的天然屏障。

知子罗4.jpg

知子罗正对高黎贡山,背靠碧罗雪山,从这里翻过碧罗雪山向东就进入通往内地的兰坪县、大理等地。它古时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而在解放后随着沿江公路的建设,人们无需翻山越岭,于是驿站逐渐荒废。位于半山腰的知子罗离山下公路甚远,交通不便,这也是成为知子罗荒废的重要原因。

知子罗5.jpg

1000多年前,远古氐羌系统中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越过碧罗雪山,来到怒江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自称“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知子罗是怒江峡谷早期仅有的几个集市之一。而居住在更高处、同为乌蛮部落后裔的傈僳族下来赶集,用傈僳语称它为“知子罗”,意思是“好地方”,知子罗风景如画,这个名字起的还真是恰如其分。

知子罗6.jpg

八角亭旁边的建筑是当年驻军的营房,当年某驻守部队的团部设于此。

知子罗7.jpg

知子罗

知子罗8.jpg

知子罗

知子罗9.jpg

知子罗

从八角楼向东是知子罗的主街,平坦宽阔,四周都是斑驳老旧、青砖灰瓦式的老建筑,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县城老街道已经物是人非。

知子罗10.jpg

知子罗

知子罗11.jpg

知子罗

知子罗12.jpg

知子罗

知子罗13.jpg

知子罗

知子罗14.jpg

知子罗

知子罗15.jpg

知子罗

知子罗17.jpg

知子罗

知子罗16.jpg

知子罗

知子罗18.jpg

知子罗

曾经,知子罗是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是怒江地区最繁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今,知子罗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生活着纯朴的人民。

知子罗20.jpg

知子罗

知子罗19.jpg

知子罗

知子罗21.jpg

知子罗

知子罗22.jpg

知子罗

在村子的制高点,看近处的瓦顶,刚刚去过的八角楼图书馆,远处的高黎贡山,层层递进,风光绝佳。能想象出当年知子罗人的落寞,一夜之间,城废人散,这副画面永远的定格在他们的记忆里。

知子罗23.jpg

知子罗

知子罗依山而建,道路呈“丰”字形,如果从高空看,应该是梯形结构。沿山路拾石阶而上,每一步都好像穿越回到30多年前。道路两旁的旧建筑,虽然有些破败,但无论从街道布局还是建筑设计,依然能从斑驳的痕迹里看出以往岁月的荣光。

知子罗24.jpg

知子罗

在“丰”字形的两侧街道,非常安静,在被废弃的房屋墙角,荒草肆意生长,只有极少的几个游客,在缅怀过去的时光。

知子罗25.jpg

知子罗

知子罗26.jpg

知子罗

知子罗27.jpg

知子罗

知子罗28.jpg

知子罗

知子罗29.jpg

知子罗

知子罗30.jpg

知子罗

知子罗31.jpg

知子罗

知子罗32.jpg

知子罗

知子罗33.jpg

知子罗

知子罗34.jpg

知子罗

知子罗35.jpg

知子罗

知子罗36.jpg

知子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立碧江县临时政务委员会,1950年改称碧江县人民政府,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知子罗成为怒江区委、区政府驻地。

至1974年怒江州府迁至六库前,知子罗一直是怒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后,知子办归原碧江县管辖,是县城所在地。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碧江县建制撤消,知子罗现归属福贡县管辖。

知子罗37.jpg

知子罗

知子罗38.jpg

知子罗

知子罗39.jpg

知子罗

知子罗40.jpg

这里原来是所学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毛主席他老人家提过的校训,是80年代以前每所学校必备的标语。

知子罗42.jpg

知子罗

知子罗41.jpg

知子罗

30年过去了,预测中的山体滑坡终究没有发生,于是一些山民陆陆续续重新入住知子罗,使原本荒无人烟的老城又重新有了生命力。有人居住的院落干净有序,柴火都堆的整整齐齐。

知子罗43.jpg

村子里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和别的农村没有什么区别,炊烟袅袅,村民蹲着聊天吸烟。顶半边天的妇女们在做家务。

知子罗44.jpg

在村子里也有80年代没有的新鲜事物,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卫星电视,说明知子罗还是与时俱进的。

知子罗45.jpg

知子罗

知子罗46.jpg

知子罗

知子罗47.jpg

知子罗村目前大概有村民800多人,以贫困户居多。目前知子罗荒废建筑仍然很多,能再利用起来再好不过。

阅读4820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