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央视2016年《独龙族最后的纹面女》
独龙江乡位于云南省的西北角,北纬27°31′~28°24′,东经98°08′~98°30′之间。境内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北邻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西、南临缅甸联邦共和国克钦邦,东接丙中洛乡,东西横距34公里,南北纵距91.7公里。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91.7千米。全乡共有居民1149户,4112人,辖马库村、巴坡村、孔当村、献九当村、龙元村、迪政当村6个行政村,共28个安置点,41个村民小组。
独龙江乡是我国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是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是独龙族文化的发源地,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
独龙江是中国西南边陲最后一片净土,峡谷中保存着完好的原始生态,森林覆盖率93%,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和“动植物基因库”。过去,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大雪封山,独龙江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中,直到2014年4月高黎贡山隧道打通,才能与外界全年接触。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称为“卡雀哇节”,“卡雀哇”,独龙语过年之意,时间为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期间进行“剽牛祭天”活动,群众敲响铓锣、皮鼓,围成一圈唱歌跳舞庆祝平安度过一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纹面是独龙族妇女的古老习俗,目前仅有24位纹面女在世,其中年龄最大的108岁,最小的80岁。
独龙江有丰富的原生态美食和特产,如:独龙牛肉、独龙江鱼、臭鱼、臭竹笋、独龙土猪肉、龙元花椒鸡及董棕粥等生态健康美食;特产有董棕粉、草果、黑木耳、独龙牛干巴、干竹笋等。
神奇美丽的独龙江等您的到来,一起感受秘境之旅,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独龙族纹面女
至于纹面原因,纹面女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有的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上血管、神经丰富,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
独龙族人极友好,常为没东西馈赠客人而不好意思。有位纹面老人对我说,她的心愿就是等纹面人全部去世,把她们的照片展览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览馆里。
独龙江纹面女
独龙江纹面女
独龙江纹面女
独龙江纹面女
独龙江纹面女
纹面样式基本相同,不分氏族和家庭。在独龙河谷里,男子是不纹面的,而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需要纹面。纹面时,少女先洗脸后直卧躺于地,一妇女用竹签蘸锅烟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图案,以木棍不断敲击一根荆棘上的硬刺,从上至下地依图案刺戳破脸庞,再用锅烟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刺纹,让其渗入皮下。一周左右,红肿消失,青蓝色的纹样便永留脸上。
但是在独龙江上、下游面纹有较大的差异,不但面纹图案多种多样,而且面纹的部位也有较多的区别:下游四乡及三乡地区大多只纹嘴唇下部的下巴部分,象男人的胡须一样,纹条成上下线形;也有部分连鼻子下人中部位的左右都纹上了。而来自独龙江上游的二乡、一乡的妇女则从额头起,面纹布满了整个脸部,仅仅是花纹图案不一样。有些老年妇女不但满仍面纹,连头发也剃光,只剩额前小小的一撮,很象汉族农村小男孩的发型。如果不是纹面的特征告诉我:这是女性,我真会叫她一声“老大爷”呢!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居住的地方,是哪个部落的。
独龙族剽牛
独龙族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把一切天灾人祸、疾病等都视为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举凡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因此其祭祀活动很多,几乎所有舞蹈无论是从起源上,还是过程来看,都与自然万物紧密联系,与祭祀活动环环相扣。
独龙族剽牛
每当剽牛时,人们倾寨而出,在牛和剽牛人之外围成数圈,鼓敲起来,歌唱起来,舞跳起来,直把个“祭天”搞成了民间联欢。联欢的高潮时分,剽牛人用一根铁尖、木把的剽枪刺进牛的心脏,而且必须一击致命,否则便不能再刺。“天”是独龙族原始信仰的核心之一,所以“剽牛祭天” 仪式就成了独龙族最为看重的节日,也是是独龙族最庄严最热闹的庆典,通过“祭天”仪式祈求上天的保佑,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独龙族人们吉祥如意、人兽平安、五谷丰登。通过探寻少数民族的传统活动这一文化现象,可以清晰地描述独龙族体育文化从原始雏形到现代蓬勃发展的印辙,为今后推动和发展独龙族或其他民族体育运动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独龙族人又从这一活动找到灵感创出了剽牛舞在祭天时跳舞。而他们的舞蹈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独龙族剽牛
独龙族剽牛
独龙族剽牛
当前,独龙江风景区打造五个从民居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都具有独龙族风情的民族特色村,成为体验独龙族风情重要的旅游产品供给基地和临江重要的旅游服务接待点。
①迪政当,建成独龙江北部的旅游大本营和观赏雪山的基地;
迪政当
迪政当
②献九当,重点打造东西两岸村落;
③普卡旺,打造成最原始的独龙族村落;
普卡旺
普卡旺
普卡旺
④巴坡,建成为独龙江中部旅游服务点和民族文化体验区;
巴坡
巴坡
⑤钦郎当,建设成独龙江南部重要旅游服务点,进入哈滂瀑布景区和边境旅游的大本营。
景点位置描述:从独龙江乡政府一路北上经过献九当、迪政当。从独龙江乡政府一路南下,经过普卡旺、巴坡、钦郎当。
独龙江神田
“神田”一名,出现在中国诸多地方,它们的存在,或因被形容为“画家的调色盘”而名扬天下,抑或因游客的叹为观止而声名远播,地质构造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而贡山独龙神田,由高山沼泽连片而成,一年四季色泽各异,以多彩示人,斑斓非凡。
独龙江境内的这片高山神田,位于独龙江公路43公里处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口往左6公里,安详地坐落在两座雪山之间的峡谷之中。独龙江新隧道没有通车之前,它见证了1999年通公路以来运输过程中种种艰辛的过往。那时候,每逢大雪封山,神田附近长达20公里、道路结冰、时有雪崩和路面塌方的土石公路便是独龙江生命补给线运输车辆途经最为艰难和艰险的一段。
如今,长达6.8公里的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让独龙江畅通无阻的连接了整个外部的世界。而坐落在老路附近的神田地域,则变成了鲜有人往的一片宁谧。
沿着老路深入神田,沿途一路风光无限。远眺,山峦起伏,海市蜃楼般的景象不禁让游人逐渐放慢车速,静静品味;近瞻,雪山映晖,圣洁巍峨的白皑之色令人炫目却又流连忘返。苍劲的古树从崖边伸出枝头,迎向它所想往的白云所在之处。
独龙江神田
在这条不到10公里的老路上,每一个转弯,都是一幅靓丽的画卷。树是静的,高大而又挺拔,时而遮住天空中刚刚才倾斜而下的阳光,时而又让人觉得步入没有方向的丛林;风是动的,轻盈而又曼妙,时而拂过直插云霄的树梢,时而又卷起落叶与车轮溅起的水花相映成趣,落地成画。
无数的小溪流在春季里顺着公路嬉闹着淌向神田河谷,却又在寒冷的冬季里于晶莹剔透的冰锥之下寒流涌动。当车轮驶过最后一个弯道,顿觉豁然开朗,延绵数公里的开阔峡谷之下,便是那片令人神往的神田。
独龙江神田
神田峡谷两岸,低矮的树木、泛黄的杂草与岩石一道,描绘出了一幅幅大自然的水墨画卷。
独龙江神田
夏日里的神田,雨水盛行,远远望去,更像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稻田,几汪水塘只是点缀。听人说盛夏里神田的蚂蟥很厉害,有机会得下去一探究竟。
独龙神田
秋日里的神田,水草枯荣,加之雨季刚过,晴日渐多,呈现出来的景色便是水塘映照的深蓝与金黄的枯草相互璧合之绝色佳境。热爱摄影的人们如果此时来到神田,斑斓的色彩在蓝天白云之下幻化作迷人的姿态,如果金黄的水草尚未枯萎,又恰逢第一场雪,那便会有极好的佳作产出。
冬日里的神田,冰雪加身,如神来之笔淡雅的挥毫泼墨,又如圣洁的精灵,静静的守候着凛冽而过的寒风,不卑不亢,静待来年春天的那缕暖阳。
独龙神田
神树桩观景台
神树桩,几百年前的树桩一排排屹立着,好像秦始皇的卫兵。在神树桩观景台,是拍摄神树桩的最佳位置。
独龙江神树桩观景台
独龙江神树桩观景台
独龙江神树桩观景台
独龙江神树桩观景台
肯定观景台
肯定观景台位于独龙江乡孔当村肯定小组。在肯定观景台可以观赏具有浓郁民族建筑风格的独龙江乡集镇和一年四季清澈见底的独龙江水。
独龙江肯定观景台
独龙江肯定观景台
哈滂瀑布
哈滂瀑布位于独龙江乡马库村,站在钦朗当的小高地上,就能看到中缅边界方向峻峭山峰间的瀑布犹如一挂白练飞泄而下,那就是“哈滂瀑布”。
独龙江哈滂瀑布
一股巨大的水从万丈山岩缺口喷涌而出,部分跌落到江心,部分跌落在独龙江边的岩石上,魏巍壮观。走得临近已感受到水珠霏霏,烟雾茫茫。在阳光的照射下,七色彩虹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威武雄壮的山水画。
独龙江哈滂瀑布
“哈滂”是独龙语,意思为“万丈悬崖缺口跌落下来一股巨大的水,人们无法通过”。当地人在悬崖底开凿一条便道,人从便道穿越瀑布,一旦下雨,瀑布变大了就无人能穿越。从而得名“哈滂瀑布”。
独龙江哈滂瀑布
枯水季节从穿越瀑布,沿着便道顶着水雾,踩着长满青苔的石块通过。石块溜光,很容易滑到水里湿足。
独龙江哈滂瀑布
哈滂瀑布的水量变化很大,在旱季水量较小,只有20米左右宽;到了雨季的5—9月份水量相当大,巨大的水柱轰鸣着喷涌而下。溅起几丈高的水柱,直冲进独龙江中,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巨大的气浪冲到一百多米外的独龙江对岸,震得满坡的树枝直摇晃。
迪莫帕观景台
迪莫帕观景台,能一览独龙江盘山公路,谷底的普拉河。
迪莫帕观景台迪莫帕观景台
迪莫帕观景台
尘封许久的记忆 | 独龙江人马驿道
鲜为人知的独龙江是一块令人魂牵梦萦的净土。千百年来,沿江而居的独龙族人民用心守护着他们美丽的家园。这里崇山峻岭、峡谷陡峭,居住着中国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的夹持、屏蔽下,独龙族原始而神秘的习俗和风貌一直保留至今。
独龙纹面女的纹面密码、古朴原始的村庄部落...这一切都让独龙江就仿似谜一般的存在,谁也不知道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究竟还隐藏着多少无人知晓的秘密。
贡山至巴坡的独龙江人马驿道是当时独龙江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亦是独龙族人民的“生命之路”。这条崎岖坎坷的驿道翻越高黎贡山,途经其期、机独、东哨房、南磨王丫口、西哨房、三队,最终抵达巴坡(原独龙江乡政府驻地),全长约56公里。
由于需要翻越海拔3672m的南磨王丫口,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5月,这条驿道有半年以上都处于大雪封山的状态,这期间独龙江便与外界完全隔绝。
在每年大雪封山之前,独龙江地区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正是通过这条唯一的生命线,在人背马驮下源源不断地运往独龙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99年,独龙江公路通车,打通了通往独龙江的道路,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不通公路的历史,同时亦开通了独龙人民脱贫致富的道路,独龙江人马驿道也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如今已很少有人再走人马驿道了,多数路段已经荒芜,杂草丛生难以辨认,这条昔日的生命线已渐渐地尘封起来,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安营扎寨
穿越密林抵达南磨王山脚下的12号桥,在这有着驿道上少有的一块平坦的空地,调查组选择了在此歇脚。
南磨王丫口山脚下的12号桥
生火做饭,搭建起防雨的塑料布帐篷,大家席地而睡,为翻越丫口做休整。
没落的东哨房遗址
东哨房位于高黎贡山东坡的雪线上,曾是部队的一个哨卡,到达这里就意味着将要开始翻越高黎贡山了。
部队撤离后的东哨房成为独龙江人马驿道上一个最重要的驿站,马帮和背夫们大都选择在这歇脚过夜,为翻越南磨王雪山丫口做好休整。而现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遗址,仅剩下空空的钢架在寒风中屹立。
沿着崎岖的山道,不断向山顶行进,终于到达海拔3672m的南磨王丫口,放眼望去都是茫茫的群山。在山顶,一块块石头堆放成一座座小塔,上面插着的竹竿和布条,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而飘,呼呼作响,仿佛在跟人们诉说着什么...
翻越南磨王丫口后,一路而下,此时下山的路已比先前难走了许多。这些背夫的身影,仿佛再现了曾经穿梭在独龙江人马驿道辉煌时期中,最为辛苦忙碌的背夫们的历史……
驿道终点-独龙江巴坡
这一路艰难曲折,千回百转,到处都是醉人的风景线。调查组步行四天,全程56公里,终于抵达了驿道终点-独龙江巴坡。此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清澈如翡翠的独龙江水、如同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此次步道调查重新唤起了大家尘封许久的记忆。这条历经沧桑的人马驿道,随着独龙江国家公园的建设,也将再次重新赋予它新的活力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