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遗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帽天山附近,面积512公顷澄江化石地共涵盖 16 个门类、200余个物种,这在世界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其完整地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是揭示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
这一化石群于 1984 年被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寒武纪,距今5.42亿年-4.88亿年是地球演化的一个分水岭,从寒武纪起,地层中开始出现了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生物化石,地球生物在寒武纪的突然大量涌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发大爆发。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发现了第一块澄江动物群化石一长尾纳罗虫。之后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先后对澄江动物群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集。
17年来,对已采到的达三万余块澄江动物化石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后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澄江动物群主要由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门类相当丰富,保存非常精美。其中不仅有大量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态奇特,现在还难以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化石。在这一短暂的地质间隙中,产生了几乎所有主要动物类群的起源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脊索动物乎所有的现存动物还有许多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都可以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代表,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在这里发现的最古老的脊索动物一云南虫被认定为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
澄江化石地保存了大量高质量的精美化石,既包括具有硬体和软体组织的生物,也包括大量完全为软体的生物。连节肢动物纳罗虫的消化系统和云南虫的腮丝如此精细的细节都得到了完美保存。澄江化石地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最早记录之一,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的完整面貌,它显示出复杂的生物群落和完整的生物链在寒武纪海洋中已经形成,为研究早寒武纪群落结构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帽天山上一层层页岩就像一张张天书,将亿万年前的世界浓缩其中。澄江化石遗址汇集了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古生物,澄江也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2012年7月,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1984年7月1日,云南澄江帽天山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用地质锤敲开了一块岩石,澄江生物群的第一块化石——长尾纳罗虫化石便华丽登场了。
之后,伴随着地质锤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云南虫、怪诞虫、抚仙湖虫、灰姑娘虫……陆续登场,科学家将它们称为“澄江生物群”。
保存完整的澄江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生动地再现了5.18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是探索生物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宝地,被称为神秘的无字天书,“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1984年7月1日,侯先光教授前往云南帽天山,找寻高肌虫化石,经历了近半个月的艰辛努力后,这一天,他对着断层挥了一榔头。“发现了一块栩栩如生的标本,他的腿肢保存得非常好。”据侯先光后来回忆,那一刹那空气似乎静止了,自己呆呆地看着标本,手在抖,过了好久,这位澄江生物群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才缓过神来,凭借经验,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从未发现的新物种。
这一锤砸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从此打开了研究澄江寒武纪生物的大门。寒武纪是距今5.41亿年至4.854亿年期间的一段时间,时间跨度为五千多万年,却在生物界产生了比之前40亿年都要大的生物“突变”。寒武纪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个分水岭,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寒武纪突然大量涌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而澄江化石地保留了亿万年前地球生命演化的遗痕,成为全人类的财富,留下了地球最早生命印迹,是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精美、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
走近澄江化石地,这里的地层记录着寒武纪生灵一幕幕的生活场景以及生命大爆发的一幕幕珍贵瞬间。科学家们还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化石竟能保存少量的软体部分,是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不可或缺的资源,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
澄江化石地是讲述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是探索人从哪里来的重要资源,是展示生命共同体的天然载体,还是一个举世罕见保存软体动物化石的宝库。
看着那五花八门奇特的生物样貌,让人称奇,不由得感慨,5.18亿年前,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地震,还是泥石流、火山喷发,才导致它们的躯体被泥沙掩埋。
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自然遗产
随着人们对澄江化石地的深入了解,它的价值被不断发现,澄江化石的研究成果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5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Science》上。截至目前,20个门类、280多个物种以及许多现生动物的祖先都在这里被找到。
2012年,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