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云南省鹤庆县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鹤庆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传于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据《鹤庆县志》记载,“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器具者。村民又习之,诸技艺均能,世代传袭。”可以看出,距今有500年以上历史。
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加工而成。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流程包括熔炼、压片、抽丝、制模、浇模、錾花等;使用工具有熔银炉、风匣、手锤、手钳、凿子、多功能成套錾切工具等。
有“金属王国”之称的云南,是中国最早采炼银矿的地区之一,其中以大理为典型代表。大理鹤庆,自古富藏金、银、锰矿,从唐代南诏时起,鹤庆便敲响了打制五金手工艺品的小锤声,尤以新华村银器最盛。新华村位于鹤庆县城西北角凤凰山下,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新华村的“小炉匠”走出云南,在茶马古道沿线的东南亚、汉藏文化区,赋予了“叮当”声更柔美的韵动,“小炉匠”的金属锻造技艺在吸取了各民族之精华后也愈发精进。一千多年来,新华村银匠手起锤落,古老技艺仍在代代相传。
手艺传承人:寸发标,母炳林
寸发标出生于新华村的一户白族银匠世家,16岁起他便向父亲学艺。在那个年代,银匠大都以银器换取粮食果腹。寸家父子为求生计,思量再三后寸发标随父亲走出家门,过上了“小炉匠走异乡”的生活。
寸发标(右)
母炳林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