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铜制作技艺

云南VIP旅游网
来源:互联网


斑铜制作技艺,云南省曲靖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斑铜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极高,铜中掺杂进金、银等其他未能全然融合的金属,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辉斑,形成斑铜。匠师们用斑铜制作器物,表面抛光后,古铜色的底子上会显出斑彩熠熠的天然效果,且各器物的斑影无一雷同。

斑铜制作技艺.jpg

2008年6月,斑铜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118。

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云南就以铜器制作而闻名于世。

秦汉时期,朱提、堂琅(今云南昭通市、东川县、会泽县)等地生产的“朱提洗”、“堂琅洗”等铜器行销各地,为时所重。

明代,云南铜器匠师采用东川附近的天然斑铜矿石,用冷锻成型的方法制作成人物、动物及仿古的瓶、鼎、炉、罐、爵等斑铜制品,为铜器制作开创了一条新路。

斑铜制作技艺1.jpg

工艺特征

斑铜有“生斑”、“熟斑”之分,生斑由高品位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极为珍贵;熟斑用工业熟铜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原料丰富,产品较多。生斑制品晶斑锃亮璀璨,富丽典雅,重量轻,色彩自然,光斑立体感和光泽度较好。主要品种有香炉、蜡台、火锅、鼎、盒、瓶以及各种工艺品。

生斑制品采用高品位的铜原料,晶斑程亮璀璨,富丽典雅,重量轻,色彩自然,光斑立体感和光泽度较好。“妙在有斑, 贵在浑厚”,铜制器皿表面呈现若干点状和不规则块状的立体感斑纹,似镶嵌进若干赤金色晶体,自然晶莹,造型古朴典雅,金斑耀眼,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斑铜制作技艺2.jpg

铜器表面以樱桃色或橘黄色、咖啡色为底色,在底色中闪耀着金黄色、呈不规则金属结晶状的斑纹,色彩金红、金黄交错,花纹斑驳瑰丽,因而取名为“斑铜”。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因其以“斑”著称,色彩金黄、橘红色中闪现金棱斑铜背金彩,解理细腻雅致,材质与肌理独特,民族风格浓郁,造型浑厚,古朴雅致,鲜艳夺目又富含自然之美,艺术技巧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橘色底上布满晶状斑纹的东西犹如天物,晶状物均匀地分布在表面,即使光线昏暗,还是掩盖不了其光芒,它们犹如嵌满宝石的瓶子,发出灿烂的光芒。走近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铁锤在铜器上留下的痕迹,晶状斑纹与铜器融为一体,光面各异的斑纹不规则地排列在铜器的表面,折射出明暗不一的光线和色彩。云南斑铜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斑铜制作技艺3.jpg

由于生产斑铜时的诸多客观条件不同,斑铜工艺品的斑纹绝无雷同。根据斑铜斑纹的形状来进行分类,共分为不规则斑纹、马赛克斑纹、长条形斑纹、柳叶斑纹、碎粒状斑纹和梅花斑纹六大类。这些斑纹有的是普通斑纹,而有的则是难得一见的精品。斑纹的形成原理尚不明确,斑纹的产生有很大的随意性。色泽和斑花是云南斑铜的表面特征,正宗斑铜的色泽为温润饱和的樱桃红,斑花则以具有层次感的金色斑纹为最佳。变化微妙的斑花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斑铜制作技艺4.jpg

工艺流程

斑铜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极高,一般均要经过锻打、成型、烧斑、显斑、露斑等二三十道工序,历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对待斑铜制作中最重要的工艺,老一辈人的做法颇为奇特和虔诚。历来要烧斑和显斑,必须要焚香祝祷,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夜晚,才能进行。“烧斑”是最为惊心动魄的环节,老一辈称之为“火种取宝”。要使用上好的栗炭,将经过千万次捶打的铜器放入炭火中任其烧炼。对于火候的控制全凭经验,温度过低,后期无法出斑;温度过高,铜器就有被烧坏的危险。而“显斑”是给人惊喜的环节,被老辈人认为是“最美的瞬间”。经过代代相传的植物药水多次浸泡之后,铜器上逐渐显现出斑斓花纹,在自然造化和妙手匠心的共同作用下,一件美丽的生斑器皿初现雏形。

斑铜制作技艺5.jpg

生斑铜的制作工艺有数十道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对天然铜的选料

天然铜选料相当苛刻,所要造型的生斑铜器皿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所采得的自然铜矿石的体量大小,而且还必须是高品位天然铜。生斑铜结晶的好坏与选取的天然铜矿石的品质有直接关系。

剔除杂质

用凿子等工具对天然铜进行杂质的清除工作。

基本型锻打

用锤对天然铜进行反复锻打,完成器皿的初坯造型。

烧斑结晶

利用小作坊内的烧制工具进行煅烧,煅烧工艺中对温度的精细控制,使自然铜中的其他金属晶粒即孪斑再结晶而得到大小各异的晶斑。温度控制是结晶的关键性技术,张家对此秘而不宣。

器皿整形

以上过程数十次重复进行,有时会因锻打成型或烧斑过程中出现天然铜中难已回避的瑕疵而前功尽弃。

煮斑、露斑

关键性技术,张家对此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器皿成型后的精细打磨及后处理工艺

对器皿进行整体打磨、擦洗、抛光处理,最后为防止器皿氧化变色,还要作防氧化处理。

生斑铜工艺制作周期较长,通常一件造型看似普通的器皿也需花费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传承价值

云南斑铜其独到之处在于“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这种其他金属工艺品难以比拟的特殊的艺术魅力正是云南独有的铜加工技术而造就的,在中华传统工艺中独树一帜,堪称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传承人物

张克康,男,汉族,1955年生,云南省会泽县人。2009年6月,张克康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曲靖市申报。

斑铜制作技艺-张克康.jpg

保护措施

昆明斑铜以前主要在家族内传承,传男不传女,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手工业管理局集中一批斑铜艺人,进行规模生产,1978年成立昆明市工艺美术厂,专门设立了斑铜车间。

1980年,斑铜车间改为昆明市斑铜厂。他们对工艺进行改进,不仅生产传统工艺产品,还开发了现代题材的产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还汲取了古滇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点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练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

斑铜制作技艺6.jpg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曲靖市文化馆获得“斑铜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斑铜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曲靖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斑铜制作技艺7.jpg

荣誉表彰

1915年2月由云南会泽东川张氏铜匠制作的斑铜──红铜菊花锅,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银奖。

斑铜制作技艺8.jpg

国内影响

1958年,彩花石屏风、烟灰缸、孔雀瓶等一批精品作为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首批主要陈设艺术品,这也是云南斑铜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展示它的艺术魅力。

斑铜作品有了一批代表性作品如牛虎案、孔雀瓶、惊鹿、大象、孔雀明王、大犀牛、薰炉等,多次获得轻工部和省、市优质产品称号,并作为国家收藏珍品和向外国元首馈赠的国家级礼品。

会泽斑铜被指定制作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奖杯。

斑铜制作技艺9.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0.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1.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2.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3.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4.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5.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6.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7.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8.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19.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0.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1.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2.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3.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4.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5.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6.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7.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8.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29.jpg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制作技艺30.jpg

斑铜制作技艺

阅读4121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